联系我们
联系人:赵化律师      
手机:15607149333(微信同号)          
           
联系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1号2008新长江广场C座704室(手机地图导航:2008新长江广场)(公交、地铁2、7号线“螃蟹岬”站即是)
友情提示:本律师不坐班,为方便接待您,来之前请您电话预约,谢谢!

地铁路线
:乘  或至“螃蟹岬”站B出口即到
公交路线一、乘15、34、43、511、573、576、586、777、717、729、811、543、584、606至“中山路螃蟹岬”站下车即到
                二、乘802、215至“友谊大道沙湖”站下车,步行100米至“2008新长江广场”即到

 

您的位置:武汉离婚律师网 > 律师文集
律师见证代书遗嘱中的风险防范
作者:赵化律师    访问次数:452    时间:2014/10/19
 律师也可以执业律师的身份见证代书遗嘱。律师见证代书遗嘱,应当符合律师见
证的基本业务规范,此项业务操作应十分慎重。
    根据我国《律师法》的规定,律师应当以律师事务所的名义接受当事人的委托从事见
证业务,所以律师见证应当以律师事务所的名义进行。茌从事律师见证业务时,应当根据
律师事务所的指派,有两名律师在场见证,由其中一名律师代书,两名律师都应当在代书
遗嘱上签名盖章,并同时加盖律师事务所公章,所有签名和盖章应当注明年、月、日。
【案例4 -24 -16】  见证不完善律师事务所赔钱①
    由于律师事务所原因,致使父亲生前所立遗嘱未能兑现。因此遭受损失的王先生将律师事务所告
上法庭。近日,北京市二中院终审判决:驳回律师事务所上诉,维持一审法院判决,律师事务所赔偿王
先生II万余元经济损失。
    2001年,王先生的父亲委托某律师事务所代为见证将遗产部分给王先生继承。后律师事务所出
具了内容为:王先生父亲在遗嘱上亲自签字,谈签字系其真实意思表示的见证书。
2002年12月9日,王先生父索去世。2003年1月,王先生起诉至法院,要求按照父亲遗嘱继承遗
产。同年6月30日法院认定,王先生父亲所立遗嘱的形武与继承法规定的由书、代书遗嘱必备条件不
符,不符合遗嘱继承法定形武要件,判决王先生父亲的遗产接法定继承处理。
    今年3月,王先生起诉至一审法院,称因律师事务所的过错,使自己不能按遗嘱继承应得份瓤,只
能按法定继承折给其他继承人房屋折价款,故要求律师事务所赔偿因遗嘱无效给自己造成的包括房屋
折价赦,遗嘱见证代理费,继承案件审理代理、诉讼羹损失共计13万余元。律师事务所辫称,律师事务
所巴履行了签字见证义务,不见证代书遗嘱,无过错。至于见证遗嘱内容和形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律
师事务所没有提示的义务。王先生父亲的遗嘱无效,是因代书人未签字的愿因造成的,而律师事务所
并不是遗嘱代书人,故不应谈承担代书人的法律责任。不同意王先生诉讼请求。
    一审法院经审理判决后,律师事务所不晨,上诉刭二中院。
    二中院经审理认为,王先生父亲想通过律师事务所提供的见证服务使遗嘱具有法律效力,律师事
务所作为从事法律服务的专业机构应当为王先生父亲提供先瞢的法律履务,以实现签约目的。律师事
务所未能提供证据证明与王先生父亲所约定的“代为见证”是对签字者身份和签字行为真实性的见
证,亦无证据证明巴明确告知王先生父素所提供的见证系签字见证,而非遗嘱见证,故应承担举证不能
的不利后果。法院生效判决确认王先生父亲所立遗嘱不符合自书遗嘱、代书遗嘱的形武要件,律师事
务所未能全面履行应尽职责,亦未给王先生父亲提供完善的法律服务,故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一
审法院判决律师事务所对王先生承担赔偿责任的处理并无不当。据此,做出上述判决。
    在我国,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
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因此,代书遗嘱的要件有:(1)两个以上见
证人到场见证;(2)由其中一名代书并签名、另一名见证人签名;(3)遗嘱应当注明年月
日;(4)应当有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以上四个条件,对代书遗嘱而言缺
一不可。此外,代书人应当与继承人和被继承人不存在利害关系。律师以普通公民的
身份,可以作为见证人对代书遗嘱进行见证,其应当满足的形式要件与一般的公民见
证并无二致。
    一般的自书遗嘱不需要进行见证和公证,但此形式经常引发家庭纠纷,子是,越来
越多的人选择第三人特别是律师见证。但遗嘱的见证必须是在两位以上的无利害关
系人(可以是律师)的见证下才有效。律师见证遗嘱和自然人见证的法律效力是一样
的,只是因为律师相对具有专业知识,可以对遗嘱的内容和形式是否合法进行审核。
但通过此案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
原告事女士(酌岁)诉称.2005年10月6日,我丈夫王先生委托被告北京市新达律师事务所及两
位律师吴律师和李律师做代书遗嘱和律师见证。王先生的遗嘱内容是。位于东城区和平里东街柏西
12号楼905号房屋是我和老伴事女士婚后共同财产,购房教的大部分是由李女士个人存款出的。我决
定,把上述房产在我百年之后全部交给李女士。”该遗嘱由被告新达律师事务所的李律师代书,我丈夫
王先生在谈遗嘱上签字及撩了手印,被告新达律师事务所出具有<律师见证书>.内容有“受立遗嘱人
王先生委托……为王先生遗嘱代书并予以见证。……王先生在遗嘱上说,他在百年之后把位于东城区
和平里东f柏西12号棱905号房屋由李女士继承……特此见证”。在该律师见证书上,被告新达律师
事务所盖上了印章,昊律师和李律师亲笔签了名。
    200年2月6日王先生去世。2006年5月31日,王先生之子起诉到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将事
女士列为被告(事女士与王先生之子系鳢子女关系).要求继承王先生的遗产。庭审中,事女士将上述
律师见证书及王先生的遗嘱提交法庭,证明被继承人王先生巴直遗嘱,将其东城区和平里东街柏西12
号楼905号房屋的财产份颤由原告事女士继承,诫房屋应按照遗■继承办理。
    2006年12月1日,东城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认定。代书遗嘱应当由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
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被告所提供的王先生的代书遗嘱
中仅宥代书人的签名,见证人,tc在遗嘱上签名,故诫遗嘱在形式上有欠缺。故对被告(事女士)所提供
的王先生的遗I法院不予认定”,并认定“东城区和平里东街柏西12号楼905号房屋中属于王先生的
部分,应由原、被告共同继承。”事女士不服一审判决上诉后,二审判法院维持了原判。
    屎告李女士认为,由于被告新达律师事务所的过错,导致在建承案件中,法院对王先生的遗嘱及律
师见证均没有认定,使愿告未能按遗嘱继承到应得的份颤,只能按法定继承并析给其他继承人房屋折
价欺l6万余元,并在诉讼中因遗嘱无效败诉而受到了案件受理赉和代理奠的损失,这些损失是由于被
告所作代书遗嘱无效而产生的,因此,事女士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新达律师事务所赔偿原告房屋
折价,tk 168325元、评估费2520元、一审继承案件的案件受理羹8800元、二审案件受理费11743无、一
审继承案件的代理奠24000元、二审代理奠5000元,本案一审代理羹16000元,上述损失共计人民币
236388元。
    现此案巳进入审理过程中。
 曾患有精神病的母亲去世10年后,远在美国年近60岁的姐姐茅女士一纸诉状将弟弟告上法院,
要析产继承属母素名下房产。而弟弟阿伟却出示母亲生前并经有律师代书的遗■,涉案房屋留给自己
单独继承。耶么,这份法律代书遗嘱,并有2名死者单位同事作见证的遗嘱,是否有效呢? 12月15日,
上海静安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决谈份遗嘱无效,母亲遗下房屋由姐弟两人各继承50%。
    茅京蛆弗的母亲睬老太早年丧偶,共生育子女3人。自1993年4月,陈老太因患儡执性精神病在
精神病院住院治疗。直至同年10月25日,院方应老太儿子阿伟要求同意陈老太请假出院,并出具证
明确认“患者目前病情已稳定,情绪方面表现已稳定,猜疑消失.无胡言乱语情况,意识清.爽,接蚀交谈
均合作,思维内容连贯,主题突出,智能尚正常,自知力部分恢复,本次住院疗效好转”。
    同年i1月12日,上海某律师事务所两名律师为陈老大代书遗嘱一份,将老大名下市中心延安中
路某号3楼南间、后同、走道同和晒搭房屋产权归阿伟继承。在立遗嘱时,还有陈老大单位两名职工在
场作见证。事后.不到半年陈老太再次因精神病又住迸精神痨医院治疗,在1年后的1995年3月睬老
太去世。
    2006年7月,远在美国的茅女士向上海静安法院起诉,要求继承母亲生后遗留下的房产。地认为
诚房屋未■作分割析产,而弟弟阿伟提供的遗嘱是母索在巳患精神病时所立,这时母亲属法律上无民
事行为能力人,谈遗嘱属无效遗嘱。因双方无法自行达成一致意见,只得诉至法院求得公断。而睬老
太另外一名儿子,则明确表示放弃对涉案房产的继承。
    对于诫起诉弟弟阿伟则辩称,被继承人母素生前立有遗嘱,将诫房屋留给自己继承,在立遗嘱时相
关医院出具了证明,证明母亲有立遗嘱的能力,涉案房屋应按照遗嘱继承,不同意姐姐的起诉。
    法院认为,陈老大在立遗嘱时,仍系精神瘸患者,谈病患者作出的对其重大财产生后处置事宣,法
律上对她的民事行为能力判别有严格要求。现仅凭医院出具陈老大当时属阶段性好转的出院小结,内
容上仅反映患者的意识、语言表达等情况,而对患者是否也辨认自己行为目的等并未涉及;另在遣■代
书入及见证人的当庭陈述中,对立遗嘱时是否知道患者系精神病人说法不一,更无法证明患者在立遗
嘱时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据此陈老大所立遗嘱应归无效。陈老太遗有的合法财产,则按腻继承法
作法定继承。考虑到陈老大另外一儿子明确表示放弃继承,逮法院判决由茅家姐弟各半继承。